竹箩筐、竹篮子、竹蒸笼……这些手艺篾货,曾是老百姓家家户户必备的日用品,承载着日子中的点点滴滴,是一个年代的印记。
现在,昆明市晋宁区晋城大街天城门村还有少数人会编制,有的人家门口还栽有竹子。篾匠一般会选取长势较好的竹子,通过采伐、晒制、削篾等程序将竹子变为粗细不同的篾条,篾条再通过繁琐的过程,加上大竹片、竹节的整合,终究制造成簸箕、提篓、箩筐、蒸笼、筛子、背篓等等竹编。
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便是割篾。一个优异的篾匠一般专门有一把归于本身个人的篾刀,该刀呈竹叶形,器身略往上曲翘,背有脊,断面呈人字形,两刃前聚成尖锋,后部平直,一把篾刀在篾匠手中能得到完美的运用。
编制的过程中用得最多的也是一把篾刀,篾匠为了发挥出篾刀的最大效果,一般都是徒手运用,所以常常被篾刺扎到肉里。一朝一夕,篾匠的虎口、拇指、四个手指指弯处都有厚厚的老茧,然后篾刺也就扎不进去了。
一个小小的里包含着多种粗细的篾条,大大小小的竹片,或多或少的竹节。每个篾货都是由经历比较丰富的篾匠用篾刀、护膝、尺子、锯子四个简略的东西制造而成,不同于现代化机械的流水出产,手艺编制的古拙大方,却又无可代替。
曾经,晋城大街天城门村有许多的篾匠,我们除了在田地里劳动之外便是在家编制。篾匠编制一般是在公开场合之下进行的,所以人们也不必专门拜师学艺就能学会,加之日常的沟通,编制技艺会逐渐的精深。而现在,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会编制的人逐渐地少,曾经的篾匠也加入了栽培蔬菜、花卉的队伍,加之逐步被塑料制品代替,篾货也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界了。
虽然有了代替物,可是篾货仍受欢迎。可以供农户用来采摘豌豆、西兰花,不只美观大方、健壮经用,并且经济实惠、绿色环保,既有实用功能又是手艺工艺品,是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