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凯通超市(北山店)里,各类蔬菜整齐陈列在货架上。水果销售区,鲜嫩欲滴的草莓被摆在显眼位置,等待顾客挑选。
72岁的市民刘素莲在超市里逛一圈,购物车里塞满了西红柿、生菜、黄瓜、豆角、草莓等。“我年轻时候,冬天吃的是萝卜、白菜、土豆这样的‘老三样’。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西红柿、黄瓜、豆角这样的夏季蔬菜,即便在冬天也能吃到。”刘素莲笑着说。市民想吃蔬菜从“看天吃饭”到“四季不断”,其背后离不开设施农业的助力。
设施农业,一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概念。其实,人们熟悉的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智能连栋温室大棚、智能玻璃温室大棚等就属于这个范畴。一个个现代设施农业项目的高效运转,不仅突破了资源环境制约,拓展了农业生产空间,还成为食物供给保障的“大宝库”、农民增收就业的“金饭碗”,加速推进了我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冬季,位于郊区李家庄乡大西庄村的高效农业种植示范园里,草莓进入了成熟期。一颗颗草莓散发出浓郁的果香,让人忍不住想要尝一尝。“我们种的是精品草莓。”高效农业种植示范园负责人胡贵银说,“在大棚里种草莓,授粉很重要。我们引进日光温室蜜蜂养殖技术,通过蜜蜂授粉,全方面提升了草莓品质。”
一个个温室大棚的出现,丰富了市民“果盘子”的同时,也让“四季菜”的梦想照进了现实。从空中俯瞰平定县张庄镇宁艾村,上百个大棚整齐排列,里面种植的是黄瓜、西红柿、西葫芦这样的夏季时令菜。大棚里,菜农们在秧苗架间穿梭、采摘。“和大田种蔬菜相比,温室大棚里种菜不受季节影响。大伙儿这一茬种黄瓜、西红柿,下一茬种青椒、油麦菜,一年四季不闲着,一年四季能挣钱。”宁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双银说。
相比传统农业,设施农业打破了地域、气候的自然限制,让阳光、温度、湿度、供水、肥料等变量参数变得可控,其背后是无处不在的技术支撑。
平定县冠山镇王家庄村的百亩大棚蔬菜种植项目,是近年来我市设施农业重点项目之一。智能连栋温室大棚里,除了栽苗和采摘需要工人,别的环节几乎不用人。百亩大棚蔬菜种植项目负责人任建华介绍:“在咱村种大棚蔬菜,育苗有先进的智能化育苗设备,管理通过手机就能远程操控,不仅管理成本明显降低,经济效益也实现了翻番。”任建华掏出手机打开App,大棚内的温度、光照、湿度、水肥等情况一览无余,智能补光灯、智能通风机、水肥一体化设备等也能通过手机一键操作。
无独有偶,建设中的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连栋温室大棚项目,也是科技感满满。项目安装有净水系统、补光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物联网系统、智能物流苗床系统等。依托这些“黑科技”,温室大棚可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对生产的全部过程实现智能化管控。
一边是有限的土地资源,一边是大量的农产品需求,发展设施农业势在必行。多年来,我市牢牢抓住设施农业关键点,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引入金融“活水”,实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推动设施农业数量增加、种类多元,其规模、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我市出台支持设施农业发展“一揽子”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鼓励、扶持经营主体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农技专家深入一线,指导农户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引进优良种苗、使用先进技术、施用生物有机肥料等,开出发展“良方”。此外,各级农业部门还健全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体系,确保大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设施农业的发展,还离不开各部门的助力。发改部门提高项目立项便利化水平,抓保障、解难题、促落地,助力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聚焦发展设施农业投资大、融资难的实际,各级财政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加强财政支持,创优金融服务,有效破解经营主体融资难题。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围绕空间布局、土地保障、优化登记等出台举措,助力设施农业发展。
从稳产保供到就业增收,从科技赋能到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改善设施到拉动投资……一个个事例表明,设施农业发展作用突出、潜力巨大。如今,“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已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设施农业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稳,“果盘子”更丰富。相信,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中,我市设施农业还将带来更加耀眼的成绩。(张泉东 白洋 李凡丁)
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能体验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