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单网购了3斤水果,实际到货却只有2斤多;商品宣传称袋装牛肉干有1斤重,到手后却发现包装袋就占了大半重量伴随电子商务平台的蓬勃发展与直播带货的兴起,网购已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记者调查发现,网购商家在商品克重上“耍心眼”的情形时有发生,特别是生鲜水果、零食等商品成为重灾区。
“网购兴起之后,我就一直在网上买东西,平均年年都会在网上消费四五万元。”市民小张是个网购达人,生活当中各种用品几乎都从网上购买,经验十分丰富。但即便如此,网购水果时他也经常会“翻车”,时不时会碰到缺斤短两等问题。“明明标注的是五斤装,到手一称却少了半斤多。”小张向记者分享了他近期一次网购水果的经历:“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之前购买苹果、橙子、葡萄等多种水果都曾出现过缺斤短两的问题。商家往往以运输途中水分蒸发包装重量未计入等理由搪塞。”
面对网购水果缺斤短两的困境,小张并非没有尝试过维权。他多次联系商家要求补发或退款,但往往得到的回应是漫长的等待和模棱两可的答复。有时,即便平台介入调解,也往往因为证据不足或商家推诿而不了了之。
记者发现,网购缺斤少两现象时有发生,被不少消费者吐槽。今年上半年,便有测评up主发布视频称,网购的100件坚果、干货、零食产品逐一称重发现有70件商品缺斤少两(缺重5克以下的不计),其中缺重10%以上的有40件,还有几个商品缺重达到50%。该up主称,缺重还在于干燥剂和包装袋占秤,“总共花费2186元,燥剂偷走了264.91元。”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网络购物缺斤少两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包括:商品重量不足,一些商家在标注商品重量时故意模糊净重与毛重,或将包装、辅料、填充物计入总量,消费者收到商品实际重量远低于宣传重量;定量包装商品数量与实际数量不符,部分商家网络售卖定量包装商品实际数量与包装标注数量和规章允许短缺量有很大的差距,等等。
“网购商品缺斤少两问题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消费者若无一定生活经验,或收货后不进行称重、检查、核验,很难发现有关问题。”有业内人士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网络销售商品缺斤少两问题的抽查和监督管理力度。同时也提醒消费者尽可能地选择信誉好的正规商家,避免贪图便宜购买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商品。
“此外,消费者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在遭遇侵犯权利的行为时勇于发声、积极维权。”业内的人表示,为了几块钱的水果去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维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划算,这也让许多消费的人在面对类似问题时选择沉默。但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综合治理,才能营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健康的网购环境。(记者 林本鸣)